第944章 再次顿悟,思维穿越古今
张之维没去打扰田晋中,他静静的站在半山腰上,注视着下方的场景,听着过往香客们的闲谈,此地人声鼎沸,他却清静无比。
天通观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观前那面占地几百平的巨大镜面,这简直就是奇迹。
这面镜子是张之维用紫府神雷合以五行平衡施展而出的球形闪电造成的。
当时,这片山林里几乎升起了一颗蓝色的小太阳,所有的东西都在瞬间熔化又瞬间凝结,巨大的能量爆发,却没有释放出很大的热量,也没有波及到不远处的天师府。
它就好像是以另一个形态,在另一个时空中被煅烧形成的一样。
上完香的信众大多会到镜前驻足,伸手触摸这冰凉平滑的表面,即便艳阳高照,镜面依旧能清晰映出人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香客里面也不光是天通教主的信徒,也有一些好奇的观光者,乃至还有科学家闻讯而来,他们围绕着镜面,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玻璃镜子这东西,虽然已经出现了有一段时间了,但受制于工艺,一直没有推广开,特别是在神州一带,很多地方还在用铜镜。
现在,这里却出现了一面面积数百平米的镜子,他们直呼这不可能。
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科学家围着镜子,满脸不可思议:
「不应该啊,制作镜子依赖化学镀银,需在玻璃表面均匀覆盖银层,但以我国现在的玻璃工业技术,能制作的最大玻璃原片尺寸不超过两米。」
「就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也仅能生产三到五米的平板玻璃,而且成品率低丶易变形。这种几百米的,别说尝试着做,就是想都不敢想啊!」
中年科学家蹲下身子,摩挲着镜面,仔细地观察和思考,他实在想不出,是什麽技术,可以把地面变成镜子,而且这样平滑。
他和他的团队,围绕着镜子进行各种测量。
这期间,田晋中出来了一次,告戒他们,不要把这镜子给破坏了。
虽然这镜子没什麽用,但毕竟是师兄留下的,而且,那麽多信徒都很喜欢,称呼其为神迹,田晋中觉得,自己有必要把它保护起来。
「道长放心,这种天地奇迹,我们肯定是不会破坏的!」中年人连忙说道。
随后,他又好奇的问田晋中,这镜子是怎麽形成的。
这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田晋中已经回答了几百遍了,就算他再大嘴巴,也有些不想回答了。
就只告诉了他,几年前,天通教主降下神迹,这里升起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太阳,太阳消失后,就出现了这一面镜子。
那中年人听完,大感震惊,又围绕着操场般大小的镜面慢跑了一圈后,带着几个学生,来到了天通观内,说要买几炷香来上。
他是一个科学家,生于前朝末年,曾出国留学,也接受到了国外的各种先进观念,他是从来都不信鬼神的,但现在,他一直以来的观念突然有些动摇了。
田晋中看了他一眼,给他们一行人拿了几炷香。
「对了,道长,这上香有什麽规矩吗?」中年人问。
「还确实是有些规矩的!」田晋中说道:「首先呢,请香不用多,不是买一大把就显得心诚,三炷香足矣。还有就是香不过寸,过寸则不灵。」
「当然,一些虔诚的信众,大多都是自带香火的,不会临时抱佛脚,哦不对,是抱天通教主的脚,或者抱天师的脚……」
「还有就是,敬香的时候,男左女右,无论是走路还是过门槛,都不要走正中间。」
「敬香许愿的时候,不要随意许诺日后供养之类的事,那都是一些淫祠野祀才干的事,这在道观和寺庙都是一样的。」
「菩萨也好,真仙也罢,都不差你那一炷香,用师兄的话说,别给神仙画大饼……」
「还有,在天通观烧香,请平安顺遂最灵,如果是撞客了,或者有脏东西缠着,那也灵。但要是升官发财一系的,多半就没戏,还有,许愿的时候,不要许的太大……」
「还有,如果许愿应验,切莫忘了还愿……」
田晋中絮絮叨叨的说着,大嘴巴的特性展露无疑,听得那位中年科学家嘴角直抽抽。
「道长,拜天通教主,真应验吗?」中年人的一个学生开口问。
田晋中看了他一眼:「自然是应验的,当然,前提是得诚心。」
信仰力量,说白了就是相信的力量,单个的力量弱小,群体的力量却很强大。
当这股力量强大之后,必然影响周围,从而反馈给个体,至于这种反馈是正还是负,那就说不好了。
就好像后世很多人都说某某地方很灵,但容易被「调剂」,只管达成,不管售后什麽的。
而拜天通教主,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好处,那就是只要诚心,就会有一种从内到外的宁静感。
这是张之维在静功进步后自身所带的能力,又因为他神格面具大成,已经化神,可以时时刻刻感受,接纳,抽掉那些相信他的力量。
而当他在看向信众们的时候,信众们自然也在看他,只不过信众们观法太低,看不到他。
不过即便如此,那一丝冥冥之中的感应,还是能给他们带来一丝丝慰藉,让他们变得清静。
清静,说起来没什麽用,但一个人如果浮躁,那肯定是不好的。
而一个人,若能在很多事情上,保持清静不浮躁,做出理智的判断,那他过的一定不会差,就是考试都会多考几分钟。
这也是天通教主的信仰越来越广的缘故。
但其实,维持这样的状态,对张之维还是有影响的。
这就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有千万人在注视你,在你耳边念叨若是一般人,只怕早就神魂崩溃了。
但张之维却没有事,就好像他和左门长论道时说的那样,他在主观上无视了这些客观上的因素。
甚至,他是有意在用这些客观上的困扰在打磨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修行。
至于具体的效果嘛……
张之维并不过分关注,这是水磨功夫,短时间看不到效果,就好像左门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维持逆生一样。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你已经习惯了,甚至是不在意它的时候,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当然,就算是无效,张之维也不气馁,就当是给信众们带来几分清静也好,赠人玫瑰,手有馀香嘛。
天通观内,中年科学家手持三炷香,按照田晋中说的,左手包住右手,拇指抵香尾,象徵阴阳相合,抱元守一。
随后,他举香高过头顶,不低眉不昂首,堂堂正正,这是敬天法祖,然后虔诚的敬香。
中年科学家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人,但或许今天的所见对他的冲击太大了,太震撼了,这根本无法用科学解释,在这茫然无措的情况下,他下意识求向了玄学,这种状态下,往往是虔诚的。
所以,在他把香插上去的瞬间,他立刻就得到了回应。
原本迷惘,不解,浮躁……的内心,瞬间就清静了下来,情绪变得平和,虽然周围的喧嚣声依旧,但他却觉得安静了很多。
「拜天通教主,真有效果?」中年科学家心里狠狠地吃了一惊。
前些年,他留学国外,不是没听过某某在科学界取得非凡成就的大佬,在年龄大了之后,却开始研究起了神学。
不过,那时候他年轻气盛,只觉得这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但现在,他却亲身经历了。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一个天通教主,在冥冥之中看着我?」他心里喃喃自语。
事实上,这个时候,天通教主还真的在看他。
张之维一直站在天门峰的山腰上注视着下方的场景,不过,他并没有刻意的回应那个中年科学家。
那只是中年科学家凝视他的身影时所获得的效果,即便他并没有看到,但在他虔诚信仰的一瞬间,一股相信的力量,已经在冥冥之中把他们连接起来了。
中年科学家看着大殿里的天通教主神像,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在他脑中经久不散。
这种感觉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震撼,而是破格的,前所未有的洗礼。
这种洗礼,绝不仅仅来自信神,而是一种完全未知的,超出他这辈子理解的价值观念的洪流。
不只是他,他的那群学生里,也有几人如此,都得到了宁静。
当然,也有几个一点儿也不信,在上香时敷衍的,并无任何变化。
中年科学家带着几个学生离开天通观,再次来到巨大的镜面前,先前他是浮躁的,现在冷静下来,再看这里,却是有了不同的收获。
倒不是说,从此信神不信科学,这两者间并不冲突,只是心灵上像是有了个寄托,不再茫茫无所依,所以自身开始变得平静祥和。
他带着学生,默默地站在巨大镜面前,看着它映出的西天美丽的晚霞,后来又看到它映出夜空中出现的第一颗星星,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他才离开。
…………
…………
第二天清晨,天门峰之巅。
张之维盘坐在歪脖树下,周身金光闪闪,那不是金光咒的光芒,而是清晨的日菁,它们化作两道金色毫光,宛若两条小龙,没入张之维的体内。
天地三才之炁吐纳结束,张之维睁开眼。
与此同时,大上清宫的铜钟震响。
天师府的校场上,各个辈分的道士,整齐有序的排列坐着,正在上早课。
而在不远处的田地里,吕慈扛着锄头,有条不紊的锄着地,每一次挥锄都好像刻好的一般,分毫不差,圆转如意,中正平和。
其实,吕慈也试过去校场上触地,毕竟那里先天一炁足,修行环境好。
但在那里,他不能像在田里一样无拘无束,毕竟总不能给人家的校场挖的稀巴烂吧。
他也试过无锄修行,以他现在的境界来说,这并不困难,但他就是觉得别扭,挖起来没有那种丝滑无比的沉浸感。
所以,试了几次,他就放弃了,还是在田里挖吧,锄地功锄地功,就得锄地才行,只有在地里,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
此刻,他在田里触着地,几个佃户坐在田坎上,一边看着吕慈锄地,一边聊着天。
「这小子是个好手,挖起地来,比十几个整劳力都厉害,以后谁家女儿嫁给了他,肯定享福。」
「享啥福啊,再能锄地,不也还是在锄地吗?还是嫁给地主老财享福。」
「说起地主老财,你们知道不,咱们这的有些地方,很多地主老财都被消灭了,他们名下的地,都被分给了周围没地的穷苦百姓呢!」
「真的假的,那些地主老财的宗族势力,家丁团练是吃乾饭的啊,手上有枪又有炮的,还能被抢了土地……」
张之维站在天门峰上,俯瞰全景,清晨的风徐徐吹来,自然而然,满山雾气,仙气,意气。
人与自然和谐无比,张之维注视良久,缓缓闭上眼睛,世界仿佛多出了一个轴,他注视过去,神思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他似乎看到了祖天师在这里炼丹,骑着黑虎的玄坛元帅护卫左右,丹成而龙虎现。
这些种种,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但烙印其中的道法和理念却是不曾消散,反倒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并且传递进入了张之维的主观思维之中。
刹那间,心灵贯通古今,纵横时空,在时间和空间上面,仿佛没有了间隔。
而就在这时,他在冥冥之中看到的那个炼丹的祖天师,似乎有所察觉,竟扭头朝他看来。
只不过还没等双方的目光交汇,张之维就从这种状态下退了出来。
他站在天门峰之巅,微风依旧,天师府的校场上,各个辈分的道士们依旧坐着在上课。
半山腰上,吕慈依旧在锄地。
只不过天光已经不是清晨,而是傍晚了,道士们上的是晚课,吕慈也已经要锄完收功了。(本章完)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