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本王不是要钱的
宣化,幽王府。
对于这座王府,宣化上下是很好奇的。
自太宗时期建立宣化,这地方就没有来过哪怕一位亲王坐镇。
数百年了就这么一位,自然是让人好奇。
而李钰来到宣化之后,也一直在边军之中活动,因此这宣化的地方官和老百姓其实并没有见过李钰几面。
此时的王府前堂内。
宣化知县赵光斗坐在第一位,神色间多少有些紧张,至于其他人,更多还是畏惧。
“赵大人,你说幽王殿下将咱们叫来做什么?”
问话的人是宣化城内有名的富商,米鹏。
身为商人,米鹏接触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赵光斗了,当初就是连总兵他都只能传话,不能见面。
如今突然被李钰邀请到了王府内,米鹏还是有些害怕的。
不知道如今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知道。”
赵光斗也是无奈。
“如今宣化大捷,幽王声望无双,这时候召见咱们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米鹏听闻此言,面露愁容。
“听说那幽王在军中杀人不眨眼,犹如恶魔一般,要不然也镇不住那群边军。”
“叫咱们来,该不会是清算的吧?”
赵光斗摇了摇头。
“这都是谣传罢了,幽王毕竟做过太子,怎么可能是这幅样子?”
“至于清算什么的,咱们和韩煜没什么关系,何来清算一说,再者说前段时间守城,咱们也是出过力的。”
“放心,看看再说。”
听到这话的米鹏,多少还是有些害怕。
正在心思忐忑的时候,那堂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众人齐齐看去,见赵俭之陪着一位年轻人走了进来。
众人知道,这应当就是幽王李钰了,遂纷纷起身行礼。
“我等拜见幽王殿下!”
只见那李钰坐下之后,扫了一眼众人,这才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坐下。
“都坐吧,本王这地方规矩没那么多。”
见李钰笑眯眯的样子,众人心中稍定,这才纷纷落座,但即便如此,也只敢坐个屁股尖,不敢实坐。
面前的纵然是个废太子,那也是正儿八经的亲王,如今更是名正言顺的执掌宣化边军。
这可是一位实权亲王,他们可不敢造次。
对于这些小动作,李钰也是看在眼里,笑了笑没有放在心上。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本王一直在军中忙碌,诸位有些甚至是第一次见本王,便是赵大人,也只见过本王几次而已,这里本王先说一句对不起了。”
一听这话,赵光斗连忙摆手道:“殿下日理万机,我等有些时候都是小事,当不得殿下这样说。”
众人这时候也是纷纷附和起来,显然是担心李钰借着这机会找他们的不是。
见状,李钰压了压手,接着说道:“本王也并非是对你们客气,而是今日打算同你们说几句体己话。”
众人闻言,也是立马坐直了身体,纷纷竖起耳朵,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几日城内风言风语的多,本王接到京城旨意这件事,诸位也应该都有耳闻,告示也都张贴出去了。”
“本王幸得朝廷赏识,如今这幽王的名号前面加了个塞王,这在我宣化来说,也算是百年间头一遭了。”
“说白了,从今日起,这宣化军政也就是本王说了算了。”
赵光斗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陪笑道:“殿下能够执掌宣化,对我宣化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起码边患有了保证,不至于让百姓流离失所了。”
赵光斗这话也并不是恭维之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夸赞。
因为他清楚的很,能够从废太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能爬到实权亲王这个位置上来,李钰绝对不是简单的人。
而面对赵光斗的恭维,李钰却笑了笑。
“赵大人严重了,防范边患那是宣化军民合力的结果,本王可不会抢功。”
“这段时间尉迟将军等人率军北上,清理周围的部落,应当会有些效果,宣化也能安定一段时间。”
一听这话,众人也是纷纷对视一眼。
李钰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这事儿不太可能是假的。
赵光斗看了一眼李钰,小心翼翼问道:“所以殿下的意思是,今年的打草谷没了?”
李钰颇为自信的点了点头,随后看着众人说道:“本王已经密令手下的人收敛着点,打算以打促和,不出意外的话,过几日草原上就会来人求和。”
听到求和两个字,众人原本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凝重。
这大乾和草原议和,吃亏的向来是大乾,无论输赢都要给草原纳贡,有些时候还要从他们这些边镇收取税银。
眼下李钰打赢了,还要议和,在他们看来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这一次叫他们过来,八成也是因为这件事儿,要他们收税出钱了。
这顷刻间发生变化的氛围,李钰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眼见几人神色变幻,就连那赵光斗都是如此,李钰便开口问道:“你们是觉得本王今天找你们来是要钱,打算议和用的?”
众人不语,但那眼神却是肯定。
李钰见状,看向赵光斗问道:“往常议和,宣化要出多少银钱?”
见李钰这么询问,赵光斗无奈只能如实回答。
“五年前朝廷和草原议和,谈判之后,朝廷向所有边镇征收税银,我宣化那次上缴白银十万两,这其中有一多半都是各家商户凑起来的。”
听到这个数字的李钰眉头瞬间一皱。
赵光斗见状还以为是不够,当即心中有些悲凉起来。
但下一秒,李钰的一句话却是让他愣在了原地。
“一多半都是商户出的,也就是说宣化之地的百姓也凑了数万两出来?这苦寒之地,一户人家一年能不能赚的了一两银子都两说,你们怎么搜刮到的?”
见李钰说出搜刮两字,赵光斗愣了愣,随后急忙摇了摇头。
“下官没有搜刮!那时候是折成粮食的,百姓们凑了凑,也就勉强足够,最后是从军中节流了一万两银子,补了窟窿才勉强应付了差事。”
“下官也是担心激起民变啊!”
边关苦寒,百姓本就是过得艰苦,如果连活下去的希望都没了,边镇必然造反,但五年前李钰还是太子,印象中确实是没有听说过边关有民乱,所以这赵光斗应该不是在撒谎。
但即便如此,李钰还是心有无奈。
打赢了还能跪着送钱,这大乾和挫宋有的一拼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