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成立乡办企业
第20章成立乡办企业(第1/2页)
第20章成立乡办企业
李奇峰和陈文没扛太久,当天夜里陈志凯再回来的时候,就带回两人招供的消息。
然后,李乃玉和陈兵被县知青办通知,去知青办的办公室见了他们兄弟一面。
然后,李奇峰和陈文就连夜被移交给了公安机关。
朱菡萏同时得到这个消息,据第二天张繁星说,当时朱菡萏哭得撕心裂肺,值班的医生闻讯,不得不也在病房里守了一夜,生怕她哭出个好歹来。
好在这一夜有惊无险,第二天一早,朱菡萏就跟门口的女警察开了口。
至此,这场几若给西源县知青管理掀起地震的投毒案件,终于告一个段落。
罪魁祸首朱菡萏、李奇峰和陈文三人,都将为各自的犯罪行为承受相应的代价。
中毒的知青们得到政府的安抚,没翘什么尾巴。
县里也收到了西苗乡公社递交的整顿知青思想的建议,且计划在年关前完成这一项工作。
县公安局也厘清了这场投毒案件的前因后果,还揪出两个知青队伍中的祸害。
一时间,可谓是多方欢喜。
唯一不甘心的可能就是李奇峰的姐姐李乃玉了,原本还想像几年前一样,帮她弟弟逃脱法律的制裁,可最终被两条蛇毁掉了她所有的谋划。
李乃玉放狠话说,就算是到天涯海角,她也要找到那个放蛇的小个子男生,让他为他弟弟遭受的苦难赎罪。
陈志凯把这个消息带到的时候,某个小个子男生已经坐上了县里专门安排送知青回乡公社的大解放,他们来时骑的马匹,托驿会想办法送回乡公社。
“李哥,我被惦记上了,咋整?要不我也让公社给我换个知青点?我跑偏僻一点,她应该就找不到了吧?”
王宁怂眉怂眼地缩在一边,一脸胆小怕事的样子。
李易民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要还在省城,李乃玉还有可能找到你。在西源,她人生地不熟的,能找到你才怪了。就是随便放放嘴炮而已,把心放肚子里吧。”
王宁现在对李易民是无条件信任,当即就把李乃玉抛到脑后了,很快和其他知青打成一片,有炫耀起了昨天诈李奇峰和陈文的壮举。
回到公社之后,这批中毒的十二个知青就不再走了,村里已经安排人把他们的行李送到公社,下午他们就要被打散,送去其他村子。
李易民几人才到没几天,和这些老知青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情谊,自然也不存在什么离别愁绪。
就陈志凯多少有些意兴阑珊,崖下村一下子少掉十五个知青,又不给补新,这让原本就没多少人的知青点,更不剩几个人了。
手底下没兵,他这个知青点的点长一下子就当的没什么滋味了。
“你得换个思路想,陈志凯同志,知青点的人少了,你们的居住条件不就飞跃一般改善了?”
初见王宁时觉得他比较闷,接触久了才发现这家伙是个乐天派,遇事总能先想好的一面。
陈志凯就没那么乐天,揪着王宁劝道:“王宁,现在男生宿舍就剩我和马间了,要不你搬回知青点吧。三个人住一间大屋子,多好?”
“陈点长同志,我在岩爷爷家里,可是一个人住一间哦。”
王宁不为所动,他本来就是为了躲陈志凯才跑去村里对口帮扶的,脑子进水了才搬回知青点。
崖下村的社员是真的不喜欢嚼舌根子,不管是中毒事件,还是那十二个知青被派去其他村子,他们愣是没有一句多余的好奇。
给人一种感觉,有那嚼舌根子的功夫,大家都宁愿来几句色彩丰富的玩笑。
接下来的几天,生活仿佛回到了以前一样平静,白日里大家照常抢工,夜里下了工,分批到槐嫂子的家里帮忙整理药材。
李易民给唐拥军透露了想要制备一批药材样品的想法,唐村长很支持,甚至把知青点剩下几个知青也暂时划拨给了他,堰塘那边的工都不用他们再上了。
委实是剩下这几个知青点的劳动力,对于那么大的工事来说,也确实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知青点除了陈志凯和马间两个男生之外,剩下七个全是女生,就是放到工事上,也只能干点边角料的小活路,还不如索性交给李易民来使唤。
西源的地理环境很特殊,靠近彩云省,距离斥道更近,属于亚热带气候。
但同时这里又是高原地区,本身土地就富含各种矿物质,这使得这里盛产多种药材,品质也是真非常好。
接下来几天,随着二十多种药材的样品全部被制备出来,李易民对此的感触愈发深。
而此时,已经进入腊月,距离年关也不足一个月时间。
因为中毒事件为起因,展开的整顿知青思想的大会也基本接近尾声,刘卫国恰好在李易民准备往省城邮寄药材样品的时候回了乡公社。
得知李易民的打算,刘卫国很重视,专门把李易民请到了乡公社。
“易民大夫,听说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你已经在村里接诊了五十多次?广受社员们好评啊。”
一坐下,刘卫国就把一顶高帽子扣在李易民头上。
李易民矜持地笑着说道:“都是些长时间营养不良和劳累造成的老病老伤,很惭愧,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暂时减缓一下病痛,要恢复,都得经过长时间的调理才行。
其实大多数人都算不得病,只要营养跟上了,身体的亏损自然而然也就能恢复。”
刘卫国叹道:“没办法啊,这就是现状。如今大家都还在朝着吃饱去奔,哪敢去想营养不营养的事啊。”
李易民陪着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这就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面临的困境。
“我还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老乡身体明明有问题,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就医,非得等到实在扛不住病痛的时候,才找医生。”
李易民痛惜地说道:“刘老师,这样是要不得的,小病不医,非得拖成大病,花钱不多,还容易耽误治疗。得想办法扭转老乡们的这种想法啊。”
刘卫国欣慰地说道:“你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很不容易,证明你确实在替老百姓考虑。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因为条件有限造成的,乡里头缺医少药,进城看病费钱还费时,所以大家小病基本靠忍,大病也是能拖则拖。
这都已经成为乡下的通病了。”
刘卫国说道:“说起来啊,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要改变这种现状很难,因为我们不懂看病,就是劝他们也不一定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成立乡办企业(第2/2页)
易民大夫若是有心,可以帮我们想想办法嘛。”
李易民看着刘卫国,心说这不太对啊,我下乡本是来当咸鱼的。
可是现在怎么感觉尽是往身上揽事呢?
和刘卫国对视半天,李易民却还是不得不点头答应下来。
与话已经说出去其实没太大关系,他到底是医生,无法做到面对病人无动于衷。
“我准备从过年后起,先给崖下村的村民进行一次体检,大多数老乡以听脉、血压血糖等等简单为主,针对一些上了年纪、有旧伤老病的老乡,可能要做一些血检,这个需要乡卫生院或者县医院的配合。”
刘卫国想也不想地答应下来,“你这个想法很好,我表示支持,县医院那边我让老张来联系。”
李易民补充说道:“如果县医院那边检验科人手不足,我可以只借用他们的设备。”
刘卫国表示没问题,这些都可以协调。
然后,刘卫国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李易民与省中医院联系收购药材的事。
这对于他来说才是大事,这可是能给乡里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在这年代,基层干部要找到开源的门路那可了不得。
李易民谨慎地表示这事暂时还只是有一个苗头,需要等中医院拿到这一批样品之后才知道人家能不能采购。
刘卫国说道:“有这样一条路子就不容易,这样,样品我晚点亲自送到县里去,别从邮局寄了,那样太慢,让火车带到省城去,我再托领导联系县城在省城办事处的同志,由他们亲自送到你父亲手上。”
刘卫国掰掰手指头,数着数说道:“这样一来,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三天。走邮局的路子,没个十天八天根本就送不到,那一来一去就拖到年后去了。”
体会过后世物流的便利,对于这个年代的邮局,李易民确实还不太习惯,刘卫国能够动用关系当然更好。
李易民借用刘卫国办公室里的电话,当着刘卫国的面给他父亲打电话说了样品送达的方式。
李国正在电话里表示,他已经跟刘叔说好了,等样品一到就展开评估。
李易民和父亲通话是开着免提的,刘卫国敏锐地感觉到这事的成功率很高,整个人心情大好,于是就给李易民透露了他年后的工作调动问题。
外出培训学习的乡长年后即将调任县里,他这个刘副乡长前面的“副”字将会被摘掉。
李易民笑呵呵地说道:“刘老师高升了,那可得恭喜你啊,这不得炒两个菜庆祝一下?”
“你呀,你呀!”
刘卫国笑着伸手虚点李易民几下,说道:“过几天吧,年关的时候来家里吃年夜饭。你师娘去省城接你上大学的师姐去了,得过些日子才能回来呢。”
“我还有个读大学的师姐?那这顿年夜饭我还真得蹭一蹭了。”
刘卫国说道:“等过些日子你师姐回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刘卫国是真心喜欢李易民这个年轻人,主动介绍他的闺女,心里自然是有些想法的。
“对了,刘老师,如果到时候确定省中医院可以采购咱们的药材,我们以什么名义和省中医院达成合作?”
两人聊了几句闲篇,再次回归正题,李易民问出他关心的问题。
刘卫国理所当然地说道:“以乡供销社的名义啊,这不是现成的吗?”
见李易民眉头紧锁,刘卫国问道:“这有什么不妥吗?”
李易民说道:“咱们乡里的供销社是怎么管理药材的,我不知道,还没有去看过。但是前一阵去县城的时候,我去县里收购药材的供销社去转了转。说实话,他们对药材根本谈不上管理。”
刘卫国锁着眉头,李易民的忧虑他多少能够体会一些,但眼下所有或许的进出,基本上都依赖供销社,不好摆脱啊。
李易民继续说道:“而且中医院收购药材,必须要经过制备才行,也就是经过粗加工。有一些特殊的药材,甚至还需要进行精细加工。
供销社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以供销社的名义不合适。”
刘卫国说道:“那怎么办?总不能以私人名义吧,那也不符合规矩啊。”
以私人名义当然更不行。
改开得文件虽然已经问世,但还需要等到年后,广省才会被列为试点,正式拉开改开的序幕。
而个体经营,李易民如果没记错的话,要等到八三年,浙省才会批准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现在要越过供销社,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刘老师有没有想过村办企业?或者乡办企业也行。”
李易民的提议让刘卫国眼前一亮,个人经商在现在还算投机倒把,但若是以集体的名义承办企业,那就真的可以绕过供销社了。
成立乡办企业,这个提议让刘卫国心动不已,但同时他又有些担忧。
“如果省中医院决定采购咱们的药材,那量能有多大,能够支撑得起我们把这个做成产业吗?”
李易民说道:“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川省所有中医院,理论上来说,都挂靠在省中医下面的。所以省中医院的采购科,其实负责的是整个川省中医院的中药材采购。”
刘卫国不由抽了口凉气,对这些他是门外汉,听到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不由又有些担心西苗乡的药材供应会跟不上。
李易民说道:“所以单靠采摘野生药材,肯定是无法形成稳定的产业。咱们西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药材其实是可以实现人工种植的。”
后世西源地区的中药材在全国都成了驰名品牌,二十年后西源建立起来的中药材贸易中心,是辐射西南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中心,是全国五大中药材贸易中心之一。
“这事你容我想想,好好想想。”刘卫国没有立马应下来,这事太大,他能够想象的出来,如果搞成功了,他未来的仕途都将一马平川。
李易民也明白这事急不得,也不催促,又在办公室坐了会儿,就回到了崖下村。
村里的社员轮批换着帮忙处理药材,个个都练成了熟手,李易民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这天,村里终于停工了,开始计算工分,分红。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