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没办成事的年三十
第26章没办成事的年三十(第1/2页)
第26章没办成事的年三十
这年头的乡下,好多家庭都是一天两顿,才能勉强把一年的日子维持到头。
但是再困难的家庭,到了年三十这天,想方设法也都会把食物准备的丰盛一些。
不过中午这顿,一般人家还是都不吃的,哪怕是经不得饿的小孩子,也会坚持着把肚皮留到晚上。
上午李易民去了公社之后,宋槐枝做年夜饭的热情似也就被一起带走了,大半天都表现得心不在焉。
日后偏西以后,她更是时不时瞅着院子外面出神,到后头索性什么也不干,直接搬条板凳往晒坝里一坐,长时间地发起了呆。
小肚儿好几次都想出来叫妈妈回火塘上去烤火取暖,都被宋婶子拦住了,她知道儿媳妇现在需要的并不是身体上的温暖。
可惜宋槐枝需要的心灵上的温暖,他们祖孙又给不了。
所以她们只能望着宋槐枝落寞的身影兴叹。
然后,这对可怜的祖孙,也只能相互地配合着,去收拾宋槐枝撂挑子剩下的尾巴活儿。
祖孙俩甚至都合计好了,等日头再落一些的时候,宋槐枝若是还回不了魂儿,那他们就简单把食物煮巴煮巴,象征性地对付一口,然后再到唐拥军家去蹭顿好的……
然而,当李易民那张脸出现在院坝里的时候,失魂落魄半天的宋槐枝,立刻就回了魂儿。
她没有片刻犹豫地起身,脱口就说了声“你回来了”,话里全是释然和欣慰。
如同翘首以盼等待丈夫归家的俏媳妇,终于看到了丈夫的身影。
然后,她才有些红脸的说道:“我以为你很晚才会回来。”
李易民笑道:“所以,你是在等我?”
宋槐枝有意说不是,可想想刚刚自己的反应,这会儿否定只能算自欺欺人。
她索性大胆地抬头直视过去,勇敢地把内心呈现给了李易民。
李易民微微愕了一下,说道:“刘家的年夜饭安排在中午,所以我才答应的。我忘了跟嫂子说,让嫂子担心了。”
“没有。”
宋槐枝连忙摇头,有这一句解释,一整天的等待就已经足够且值得了。
“外头冷,赶紧进屋暖暖吧,我去烧菜。”
宋槐枝探手来拉李易民,李易民很自然地由她拉着,两人一起往灶房走去。
宋槐枝的手修长漂亮。
握住了李易民才发现,她的手心却很粗粝,满是辛苦劳作磨出来的老茧。
李易民似乎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勇敢地跟自己暗婚,她一个女人撑一个家实在太难了。
这一刻,李易民终于坦然,他觉得接受这么一段暗婚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于是,他把槐嫂子的手攥得紧了些。
宋槐枝的心头一颤,随即心里淌过一股甜意,跨进灶房门槛的时候,她也没舍得丢开那只大手。
年夜饭的准备工作虽然剩了一点尾巴活,是小肚儿和宋婶子做的,但是所有工作也都还是准备完了,只需要再起火把所有食物做熟就行。
年夜饭还是在暮光初降的时候摆到了饭桌上,三样不同花样的糯食儿,两道蒸肉,一锅干野蘑菇炖得野鸡,主食也是大白米饭。
小肚儿和宋婶子喝得是槐嫂子自酿的甘蔗汁,另外烫了一壶自酿的米酒,甜中带点微酸,比果汁的口感还要好。
李易民没把这玩意儿放在眼里,接连喝了几杯之后,却渐渐地有些上头了。
最后年夜饭还没有吃完,就扑通一声,脑门栽在了桌面上。
宋婶子和宋槐枝面面相觑,宋婶子艰难地笑了笑,问儿媳妇说:“那老婆子我还带着小肚儿去拥军他家守岁吗?”
宋槐枝看看呼呼大睡的李易民,苦笑道:“他还不知道啥时候能醒呢?”
“唉!”
宋婶子遗憾地叹气说道:“这城里来的娃子酒量咋就这浅呢?这不误事嘛,白让老婆子我兴奋一场。”
宋槐枝忍不住咧了咧嘴,心说婆婆这话可不兴胡说,我暗婚的男人,你兴奋个啥?
这一夜事肯定是办不成了,可年轻的寡妇终归是再次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她似乎也看到了李易民的内心。
大事没有办成,却不也不是没有丁点儿进展,趁着照顾不省人事的李易民,她终归是在他的屋子里呆了一夜。
后半夜实在坐得冷了,她还合着衣服钻进了他的被窝。
只可惜,那个酒量实在太浅的城里娃子啥也不知道。
这个年三十,就这么不声不响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年节里的这几天,宋婶子是百般嫌弃没有进展的二人,她却不知道,看似若即若离的两个人,其实已经建立起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们已经提前享受起了属于老夫老妻的那种自然和闲适。
这年代的乡下,没有什么过年假之类的说法,村里什么时候停工,什么时候上工,都由村里说了算。
崖下村还有两口大堰塘需要赶在雨季之前完工,年关前又接了药厂仓房的建设任务,所以大年初四这天,就全面开工了。
从龙涧这里的地势环境很好,沿着溪边有长达两里的开阔地,是建立仓房的好地方。
场地平整,连同进出的道路一起修建。
唐拥军安排了两个生产队的劳动力,得知是易民大夫牵头建立药材制备厂,社员们的积极性比修建堰塘要高出更多。
只花了短短三天时间,道路和厂区都已经见了雏形。
大年初七这天中午,刘卫国从县城里接了人直奔崖下村,但看到从车里钻出来的李国正,李易民才知道父亲也来了。
“哈哈,惊喜吧,大儿子?”
李国正难得露出豪迈的一面,先给了李易民一个大大地熊抱。
前世里根本没接触到父亲这一面的李易民,一时间竟然被搞得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爸,你要过来,年三十那天通电话的时候咋不见你说?”
“你刘叔的主意,说是给你一个惊喜。”
李国正的性格到底还是比较沉敛的那种,一转头就把刘营海卖了。
然后,李国正就从车里大包小包的往出来掏东西,全是母亲和幺妹儿给他准备的好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没办成事的年三十(第2/2页)
刘卫国和唐拥军就在一旁看着,一直等到父子俩叙完话,这才带着人去看这几天整理出来的道路和药厂地基。
刘营海其实不太关心这些,他最看重的是药材本身。
所以正干得轰轰烈烈的工地,几人只是草草地转了一圈,然后就进了村。
年关前加班加点制备出来的那几大屋子药材,终于给刘营海吃了一颗定心丸。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西源县其他乡先不说,单是西苗乡社员们手里的药材储量,就足够支撑刘营海大半年的采购任务了。
在村里住了三天,第四天刘营海和李国正就准备回省城了,前一天夜里,刘营海终于单独找到李易民提了一个设想。
“易民,你说如果由省中医院和西苗乡共同来成立这个药材公司,怎么样?”
这几天时间,刘营海已经把西苗乡这边的药厂发展思路了解的差不多,对于药材基地这个概念特别感兴趣。
李易民原本就有这样的想法,却不想刘营海先提了出来,他当即说道:“如果由省中医院来牵头,甚至会更好。刘老师要的是政绩,老乡们要的是收入和实惠,剩下的收益全都可以是省中医的。”
交流三天,刘营海当然能看出来西苗乡建立的这个药厂,李易民在其中的作用很大。
刘营海问道:“你能说服刘乡长吧?”
李易民说道:“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他一定会同意。他或许能想办法撬动西源县,但如果要辐射西源市,他肯定做不到。但是如果省中医院介入,他就能实现辐射整个西源市的目标。”
李易民肯定地说道:“而且有你们背书,也绝对不会有人敢在背后使阴招摘桃子。所以,他肯定能同意的。”
刘营海完全认可李易民的分析,看着李国正笑道:“咋样,我说民娃子这趟下乡值得的吧?”
李国正也很诧异,这三天他听了太多,也看了不少,就发现这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这儿子成长的速度实在有些太快了。
李国正说道:“这些事你多做一点是应该的,但是给人看病一定得稳。你连一天医学院都没有上过,竟然敢给人动手术,你简直胆大包天你知道不?”
这娃子成长的确实快,但是胆子也是真的大。
“老子当了几十年医生,都还没敢进手术室呢。”
李易民说道:“爸,你说纯中医,你给人动手术像话吗?”
李国正狠狠瞪他一眼,说道:“跟你说正事呢,莫嬉皮笑脸的。”
李易民这才敛去笑脸,说道:“你别听他们夸张,那都不知道夸大了多少倍,就是想帮我长脸而已。其实就是简单的急救,没那么凶险。”
李国正的脸色这才好看一点儿,他其实也不相信儿子能做手术,更不要说还是开腹手术。
“反正我还是那样说,看点头疼脑热的行,碰到大病千万别脑壳发热往上冲。就像现在帮他们办药厂一样,这事就很好嘛,也是给乡下做建设。我个人觉得对老乡们的贡献还大一些。”
李国正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心谨慎,刘营海静悄悄地瞅着对话的父子,眼睛落在李易民身上的时候始终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得知第二天李国正他们要返回省城,当天夜里宋槐枝做了很丰富的饭菜,王宁和张繁星也留在这里吃了晚饭。
第二天上午,刘卫国还是亲自开了车来接,临上车的时候,李国正才欲言又止地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儿子,你到底和谁在谈感情?”
李易民自然是一口否决,“你儿子才在林素秋那里吃了教训,那会那么轻易再谈感情?”
李国正哼一声,说道:“我不管你那些,反正那个寡妇不行。你妈那一关就过不去。”
李易民面不改色地说道:“您老想多了,我就是帮她照顾一下老小而已,这是村里给安排的任务。”
李国正再不说什么了,从兜里掏出一封信递过来,说道:“这是幺妹儿给你写的信,都差点忘了给你了。”
“您老这记性也不行呀,要是一直忘了给,回去看你咋个给幺妹儿交差。”
“少废话。照顾好自己,走了。”
李国正上了车,刘营海却又把李易民拉到了一边,“我和你爸就先回去了,联营的事,你先跟刘乡长通个气。等我回去跟医院里申请一下,过几天我再跟车队一起过来。”
目前已经制备好的药材,已经达到了刘营海的采购标准,这次回去他就会安排车队来进行收购。
这也是昨天晚上商议好的是,他得带着省中医院的决定一起来,不然等见了中医院来拉药材的车队,说不定会起什么变数。
“刘叔放心,就算刘老师心里有顾虑,我也会想办法说服他。”
刘营海笑着说道:“你爸坐了一辈子诊,有些东西他看不明白。你刘叔我却看得清楚,药材厂包括药材基地的规划,你出了很大的力气。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将来回了城,你弄下的这一摊子怎么办?”
李易民问道:“刘叔听说了什么?”
刘营海也不隐瞒,压低声音说道:“中央已经出政策了,今年会开始清退知青。”
李易民一点儿也不意外,他没那么多消息渠道,但是他有重生的经历,自然也知道历史的走向。
“刘叔,我没打算回城。”
听到李易民的答案,刘营海愣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这事你跟你爸讲过没有?”
李易民说道:“都还没影的事儿,我怎么说?”
刘营海皱着眉头问:“你爸你妈都还想这让你再参加一次高考,听你这意思,没这打算了?”
李易民摇摇头,以他前世攒下的医术和人生经验,回炉再造对他来说没有丝毫意义。
那张医师执业执照,这辈子他压根儿也不想再拿。
“刘叔,这事先别告诉我爸啊。”
刘营海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这个自小看着长大的侄子,他有点看不太透了,才几个月不见,比起他那个儿子,似乎一下子成熟了太多。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