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这俩和尚是哪来的啊?
第121章这俩和尚是哪来的啊?(第1/2页)
花厅之内,那两位所谓的法师,一老一少,皆是光头皂衣,面容平和。
张主簿将下人都遣了出去,这才屏着呼吸,试探着开了口:“不知二位法师远道而来,所为何事?方才听下人说,法师能解我心头之忧......”
那年长的法师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并不急着答话,反倒先开口问:“施主这府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只是贫僧观此府中气运,却被一股子怨气缠绕,久久不散。想来施主这些年,夜里怕是睡不安稳吧?”
一句话,正戳在张主簿的心窝子上。他身子一颤,脸上勉强撑着的镇定立时便散了,连忙起身,对着二人便是一个长揖:“法师慧眼!不瞒二位法师,我......我家中确是遇上了一桩天大的麻烦!”
“那陆府的妖邪,日夜作祟,我父子二人,已是惶惶不可终日。还请法师大发慈悲,救我父子一命!”
说着,他便要跪下。
那年轻的法师上前一步,将他扶住,口中道:“施主不必如此。我等出家人,慈悲为怀,既是遇上了,便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张主簿闻言,心中大喜,忙不迭地说道:“法师若能出手相助,事成之后,我必有重金酬谢!黄金千两,珠宝一箱,绝不食言!”
那老法师听了,却是缓缓摇头,脸上神情无喜无悲:“施主错了。我等方外之人,要这黄白之物作甚?钱财乃身外之物,带不来,也带不去。生前的富贵,解不了死后的业障。”
张主簿一愣,心中暗自嘀咕,不要钱财,那要什么?
这世上还有不图财的?
那老法师似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接着说道:“我等师兄弟二人,自西方而来,一路东行,是为传我教法,普度众生。路过这朝歌城,见城南上空妖气冲天,怨气不散,知此地必有大恶。”
“一问之下,才知是施主当年行此善举,将妖邪镇于府下,保了一方安宁,实乃大功德一件。”
这话听得张主簿脸上发烧,心中却是愈发摸不着底。
只听那法师话锋一转:“只是,镇压终非长久之计。那妖邪怨气日深,终有一日要破土而出,届时为祸更甚。要解此厄,需得以无上法力,日夜净化,方能将其彻底化去。”
张公子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忍不住插嘴问道:“那......那依大师之见,该当如何?”
老法师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教中有一法,需寻一处清净之地,立一尊我佛宝相,我师兄弟二人,便可在此长驻,日夜诵念真经,以我佛门大法力,将那怨气一点点化解。”
“如此一来,不出三年,此地便可永保安宁。不光是施主府上,便是这方圆十里的百姓,也能同沐我佛慈悲,不受妖邪侵扰。”
张主簿听明白了。
这二人,不要钱,却是要地,要名分。
他心中念头飞转。
这事于他而言,并无半分坏处。
能请来两个看着就有真本事的法师,替他日夜看守着那两个催命的祸害,还能落一个为民除害的好名声。
这笔买卖,实在是划算得很。
他当即一拍大腿,脸上堆满了笑:“原来如此!这有何难?城南恰有一处官家的闲置园林,平日里也无人去,最是清净。”
“我明日便修书一封,与京兆尹大人说项,将那地划出来,供二位法师建庙立像。”
“工匠人力,一应开销,都包在我身上!只求二位法师,能早日施法,解我这心腹大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1章这俩和尚是哪来的啊?(第2/2页)
那老法师与年轻法师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深意。
二人齐齐起身,对着张主簿合十一礼。
“阿弥陀佛。”
“施主善心,功德无量。”
......
斩仙台上,一时竟无人言语。
众仙的神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荒诞之感。
怎么又是和尚?
这陆凡,究竟是与那西方教结了何等解不开的缘法?
他这一世,因佛门而起,与佛门为敌,闹到如今这般公审的地步,自是不必多言。
三生镜映出的第一世,他那生母白蛇,便是被一个和尚镇压,他为救母奔走半生,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这两世的恩怨纠葛,已然是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
好不容易,照出那杨蛟的一世,总算是桩桩件件都与佛门扯不上干系,众仙还当是能歇一口气,看看别的因果。
谁能料到,这镜子一转,回到了封神年间,竟又冒出两个和尚来?
还是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和尚?
这......
这可真是奇了。
要知道,如今是什么年头?
商末周初,封神大战在即。
此时的南赡部洲,道门为尊,人王治世,何曾听闻有什么成气候的西方教派?
往后四五百年,方有那释迦于菩提树下证道,成就如今的如来世尊。
同一时期,太上道祖化名李耳,西出函谷,紫气东来三万里,留下化胡为佛的佳话。
至于那白马驮经,佛法东传,在中原之地广建寺庙,受帝王供奉,更是要等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后了。
眼下镜中这时节,中原大地,是道门的天下。
道法昌盛,巫祝横行。
阐教、截教虽争斗不休,可论及根基,却是同出一源。
这满天神佛,十有八九,都是从那道门里头出来的。
这光头皂衣的僧人,在朝歌城中,比那凤毛麟角还要稀罕。
可偏生就这么巧,就让陆凡这一家子给遇上了。
而且看这光景,这二人言谈举止,道行不浅,绝非什么江湖骗子。
他们图的,也非金银,而是要在这朝歌城中,建庙立像,传他那西方教法。
一时间,斩仙台上窃窃私语之声四起。
“奇哉。这陆凡莫不是天生便与佛门犯冲?怎地生生世世,都逃不开这层干系?”一位星君捻着胡须,满脸的困惑。
可三生镜乃先天灵宝,映照因果,绝不会有半分虚假。
也就是说,在那个佛法尚未东渐的年代,当真就有两个西方的僧人,跋山涉水,来到了朝歌,并且不偏不倚,正好就介入了陆凡的家事之中。
有那信奉天数轮回的老仙官,捻着胡须,低声与同僚议论:“这便是因果了。看来这陆凡与佛门的纠缠,非止一世两世,而是从这上古之时,便已然种下了根。是善是恶,是恩是怨,谁也不清楚了。”
另一位仙官亦是点头附和:“谁说不是呢?你看他这么多世,都因佛门而起波澜。或为仇,或为怨。”
“因果之道,玄之又玄。或许,这便是他的劫数。只是不知,这劫数的源头,究竟在何处。”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