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闹啥呢!
第158章你闹啥呢!
朱由校写给毛文龙的私信,由海军通讯舰,经金州港很快传到皮岛,送到毛文龙手上。
他看完后,神情凝重,想了好一会,叫人把制置副使兼录事都参军孙国桢请来,把那封私信毫不避讳地递过去。
孙国桢看完后也是脸色凝重,
「皇上要开乐浪都司,一并指挥建奴东侧战事,与开平都司遥相呼应,这是件好事。
东乐浪,西开平,那边是关宁都司和海军,建奴三面被围,假以时日,一定能困死他们。届时平辽大业定可水到渠成。」
毛文龙点点头:「皇上深谋远虑,明识万里。
御笔里写的很清楚,鸭绿江丶长白山是天险,要利用起来。修筑要塞城堡,扼守要隘,不准建奴东进,不让他们从朝鲜获得一粒粮丶一寸布,活活困死建奴。
同时还要笼络海东丶长白山丶黑水的不愿附逆的女真人,以为平辽臂助。
皇上还给他们改了名字,叫海东长白山叫肃慎人,黑水黑山(大兴安岭)叫索伦人。」
「皇上此策,叫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毛帅,还有朝鲜。」
「对,朝鲜。」
毛文龙欣然道。
「高丽到朝鲜,从前宋开始,一直蚕食侵吞我东北土地,尤其是元末乱世,趁着国朝未立,肆意侵占了鸭绿江丶长白山以东的合兰府丶东宁府丶双城总管所大片土地。
现在李棕君臣被建奴吓破了胆,想请我大明为他们挡箭矢遮风雨。
呵呵,他们还想着万历年间朝鲜之役的美事。我大明自带乾粮,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浴血奋战,保住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一句事明如父的誓言就轻飘飘地打发了?
我们的皇上可不像神宗先帝那麽好打发!」
孙国桢欣然道:「没错,占了我大明的便宜,不管多久,都得吐出来。」
毛文龙微微叹了一口气,「乐浪都司虽然还归制置司平辽局直管,但职权重大,有临机处断之权责,军政事务繁忙,老夫年迈了,已经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琐事..:
既然皇上问老夫乐浪都司主事者建议,老夫推荐辽南行司孙传庭可当此职。戎政武备,赵率教则可当此大任。」
孙国桢连忙说:「毛帅,乐浪都司由东江迁升而出,你是主帅不二人选。你如此谦让,东江诸将,恐有惶然..」
「有什麽惶然的?要是真有惶然,那就是心中有鬼。
东江镇不是毛家镇,东江军不是毛家军,是大明王师,众将是大明经制将官!」
毛文龙郑重地说道,「皇上给了老夫天大的面子,也留了下来的台阶,老夫可不能给脸不要脸。」
孙国桢刚才的话只是试探而已,见毛文龙态度坚决,心里也放下那块大石头。
「毛帅正值春秋,跟建奴血海深仇,不会弃舍平辽战事。离开东江,毛帅想去哪里?」
「金州!老夫虽然年迈,但是没事乘船去建奴腹地捅几刀,还是可以的。」
「报!」
突然有人在门口禀告。
「什麽事?」
「鸭绿江第六巡哨队和长白山第五侦骑队禀告,五日前,建奴两万馀人从塔甸山口入朝鲜,沿着长津江向朝鲜腹地火速转进..:」
毛文龙和孙国桢对视一眼,大声问:「统兵者是谁?」
「回禀大帅,从旗号看主帅是建奴二贝勒阿敏,领兵者还有阿巴泰丶济尔哈朗丶德格类丶寨桑武丶岳托..」
毛文龙和孙国桢默然不语,各自思考着。
「毛帅,建奴这次发兵朝鲜,动作很快啊,离老奴从锦州回师才一个月。其疾如风啊。」
毛文龙花白的发须在轻轻抖动。
「老奴命不久矣!
诸子争位已经开始。」
孙国桢点点头:「毛帅与晚辈不谋而合。
奉命出征者,都是夺位无望者。留在渖阳的有代善丶黄台吉丶莽古尔泰丶阿济格...看来继承老奴的伪汗之位,无非就是此四人。」
毛文龙摇了摇头:「孙参军,你漏说了一人。」
「谁?」
「多铎。」
「老奴的幼子?」
「对,他的母亲可是老奴的大妃阿巴亥,他还有个哥哥叫阿济格。」
「毛帅,多铎才十二三岁。」孙国桢猛然想到了什麽,「建奴去年冬天元气大伤,今年春夏老奴在宁锦羽而归,实力大损,经不起大乱,也不敢有内乱。
各方妥协之下,恐怕只有推出年幼又是嫡幼子的多铎继位。」
毛文龙背着手,锐利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辽东的渖阳。
「老奴几个儿子里,代善最稳重,但是年长早壮,一直被老奴防备着,暗中打压。名望虽高,
但实力有限。
莽古尔泰也是嫡子,实力也不菲。但是勇猛有馀而智谋不足,不是代善和黄台吉的对手。这次被派出来从征朝鲜,说明他在争位中处于下风,算是出局了。
嫡四子黄台吉最有手段,此前一直被老奴器重,实力也最强。只是今年春天他率部来朝鲜抄掠,回师途中被老夫带着人马在山林中追着打,死伤最惨重的就是他的正白旗兵马。
建奴人口有限,八旗就那麽点精锐,死伤三四千就是伤筋动骨。
没有实力支撑,黄台吉在争位内斗中可能有些力不从心。
阿济格因为其母阿巴亥的缘故,颇受老奴的宠爱,先是领有正黄旗。
去年辽南大败,险些被王师俘虏,老奴为了抚慰他,还分了一半的镶黄旗给他,实力可谓是几位嫡子中最强的。
只是他年少无知,以前自恃宠而骄,暴虐跋扈,在建奴中口碑并不好。不过听说辽南大败后,
他骤然蜕变,礼贤下土,拯溺救危,很快不仅口碑反转,还结纳八旗大量人心。」
听得毛文龙娓娓道来,孙国桢赞同道:「毛帅说得没错,如此说来,老奴一死,他的诸子为了争位,当有一番龙争虎斗。
只是现在侧翼有我大明虎视耽,他们也不敢斗得过分,然后如我此前所言,推出年幼的多铎为共主,代善四人分了八旗,各得其所..」
毛文龙点点头:「老夫也是如此想的。斗到最后,结局大致就是如此。不过他们争斗之时,想文斗,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孙国桢心领神会地轻轻一笑是啊,皇上和锦衣卫在建奴内部埋了那麽多细作内应,你们争位不争个死伤惨重,大家不就白忙活了吗?
此事关乎绝密,毛文龙和孙国桢都不愿多提。
「毛帅,现在建奴杀入朝鲜,李棕君臣必定又会遣使来求援,我们怎麽办?」
「凉拌!
届时告示朝鲜君臣,大明王师正在准备粮草兵甲,即刻发兵援救。」
孙国桢一愣,即刻发兵援救,这可不是凉拌。
「毛帅,真发兵援救?」
毛文龙呵呵一笑:「几万水陆马步大军,调集需要时间,即刻起码是一个月起步,又路途遥远,等建奴回师了,我们王师援军也该到了。」
孙国桢哈哈一笑,他也对援救朝鲜君臣军民没有任何兴趣。
这帮孙子,要好处时叫粑粑叫得清甜,要他们出力出人一起守御建奴,推三阻四,一百个心眼子。
出兵去救援他们,只怕人没救到,还要提防被他们给卖了。
这是有传统的,当年朝鲜之役,他们躲得远远,叫大明水陆大军顶在前面,浴血奋战。好容易督促他们派出几支兵马一起作战。
结果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被坑死。
把东倭赶跑,他们就跳出来,自己的兵马有多麽厉害,乌龟船有多麽先进,东倭完全是他们赶跑的,大明水陆大军只是来旅游一圈..
「毛帅,我们又在路上以游击战术伏击建奴兵马?」
「没错,一回生两回熟。我们招募了上万朝鲜青壮,编练为东江守御营,训练了四五个月,也该出去见见血。
不过这一次建奴有了准备,收获不会像上次那麽大了。不过能咬一口是一口。」
「毛帅,要是李君臣被建奴逼迫,背弃大明,转而臣服建奴,那可如何是好?」
毛文龙笑了,「那不正好给了我大明出师的绝佳理由吗?
孙参军放心,李棕君臣就算被逼迫,也只会跟建奴虚与委蛇,不会真心投靠过去。
他们心里很清楚,当前形势,建奴只是个意外,大明才是真爹!
不过我想,再经历一次建奴抄掠,朝鲜官廷上下,反对王师入驻北境的声音,肯定会少很多。」
「毛帅言之有理!」
韩栋一路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西安城,
进了城门,找人打听陕西提刑按察使司金事丶分巡州县吏治监察御史杨涟官老爷的衙门在哪里「有这个衙门吗?」
被问的路人很是惊讶。
「西安城里我听说过陕西布政司丶按察司丶巡按御史衙门,督粮道丶督学道丶督册道,没听说这个衙门啊。
新设的?」
「去年十月份设的。监察御史是杨涟杨大洪,天下闻名的大名士,东林六君子之首?」
「哈怂的六君子,没听说。」
旁边一位路人凑过来说,「杨涟,姓杨的官员?
最近西安城确实新来了一位大名士官员,就姓杨,三天两头开文会,隔三差五出文集...」
韩栋连忙说:「对,就是这位杨涟大洪先生。」
「你说他是什麽官?」
「陕西提刑按察使司金事丶分巡州县吏治监察御史。」
「个瓜皮的!我们还以为他是来主持乡试的翰林学士,原来是管吏治的监察御史,额滴神啊!
管吏治的御史,正事不做,天天去开文会,都成怂咧,真是人尼吗!」
「那你们知道杨官老爷的衙门在哪里?」
「在孔庙附近。孔庙旁边有个锦绣街,有个大院子,院子门口树着两根旗杆,还有两座石狮子「谢谢乡党了!」
韩栋连忙直奔孔庙,找到了旁边的锦绣街,一眼就看到两根旗杆。
杆尖是笔锋形状,下面有两个斗。
斗下面飘着一面旗帜,左边绣着一行金字「万历三十五年丁末科进士杨」,左边绣着「廉吏第没错,应该就是这里。
韩栋走到两座石狮子坐镇的衙门大门,敲门。
过了好一会,左侧门才打开,探出一个老者脑袋,双目沾着眼屎,眼神迷糊。
努力睁大眼晴,来回看了好一会,才看清就在眼前的韩栋。
「你找谁?」
「可是杨大洪御史老爷的衙门?」
「是的。」
「我是京师韩府来的,带有一封我家老爷的书信,要亲自交给你家老爷。」
「京师韩府?我家老爷在京师的亲朋旧故里,没有姓韩的?」老者眼晴迷糊,但脑子不迷糊。
「你家老爷该不是故意来攀交情的吧?我家老爷清正廉明,看到没有,大门口旗斗上挂着呢。」老者指了指外面的右边旗斗上那面「廉吏第一」的旗子。
好家夥,全大明也只有杨涟敢这样挂旗子。
「你们攀交情也没用,我家老爷不会徇私舞弊的。」
韩栋左右看了看,又转身看了看周围远近,没有发现可疑人,于是探身侧头,轻声对老者说:「我家老爷正是当前内阁首辅,山西蒲州韩公。」
老者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慌乱。
哈哈,听到我家老爷的名头,被吓住了吧。
韩栋上前一步,准备昂首挺胸进门去,可是眼前一黑,鼻子巨疼。
胱当一声,老者居然把左侧门关上了。
韩栋捂着鼻子,疼得蹲在地上直不起腰。
你个哈怂起死吧,闹啥呢!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