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发兵西夏,众女牵挂
第134章发兵西夏,众女牵挂
一见到明兰,嫣然眼含笑意,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
二人如今身份有别,明兰盈盈一拜后,方才与她一同落座。
「多日不见,嫣然姐姐的气度,可与往日大不相同,瞧着还丰润了许多。」
嫣然微微垂眸,轻声道:「如今在东宫,不比从前在余家的日子。」
「殿下待我宽厚,我也无需再看人眼色度日。」
明兰握着她细嫩的双手,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可见老太师当初的选择是没错的。」
「是啊,多亏了祖父。」
「前些时日三妹妹还进宫求见我,想让我劝劝祖父和父亲,求他们不要休弃方氏。」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起来,我这位继母和你四姐姐倒有几分相似。」
「未出嫁前仗着小娘受宠,在方家叱咤风云,根本不把嫡出的姐妹和兄嫂放在眼里。」
「这下她回方家,想来也没什麽好日子可过。」嫣然语气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怜悯。
这会儿余老太师和老太太已经在重新物色当家主母的人选。
不论出身门第,只求贤良温顺,持家有道。
明兰抬眸静静看着嫣然,余家的后宅能够安稳,她自是替嫣然高兴。
只是心中不自觉的涌起一抹羡慕,暗暗感慨,自己若能有一位像余老太师这般威严明理的祖父,林噙霜哪能在盛家嚣张这麽多年。
见明兰有些发愣,嫣然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低声问道:「明儿,你的婚事可有着落了?」
明兰回过神来,轻轻摇头,「还不曾,五姐姐都没议亲,我怎能越到她的前头去。」
「没事,你家老太太最是疼你,将来绝不会亏待了你。」
「快尝尝这些点心,可比外头做的要精细多了。」
嫣然说罢,又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小桃的手中。
小桃眯起眼睛,笑得眉眼弯弯,捧着点心小口小口的吃着。
慈庆殿内,全哥儿被奶娘抱走。
王若弗拧眉看向正在一旁发呆的如兰,轻叹道:「我这几月来,给如儿物色了四五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偏她一个都瞧不上。」
「这蠢丫头,一天天没个正形,我看她是想上天配玉帝!」
如兰听见母亲这般挖苦自己,轻哼一声后,直接背过身去。
华兰灿然一笑,温声劝道:「如兰生性率真,又不懂遮掩自己的喜怒。」
「为她挑选夫婿,不可只看重家世。」
「最要紧的是门风清正,婆母宽厚,家中人事简单,还有夫婿的品性。」
「若是嫁入咱们盛家拿捏不住的人家,只怕这丫头日后少不了要吃苦头。」
端坐在一旁的海朝云对此颇为认同。
王若弗抬手拧了拧眉心。
通汴京城,全符合华兰要求的,唯有忠敬侯郑家的二郎。
她不是没考虑过,可盛紘一听到郑家,连连摇头。
郑家军功赫赫,祠堂里和顾家一样奉着丹书铁券,且不提忠敬侯在军中的威望。
家中长子常年驻守雁门,郑二郎在军中风头正劲,颇得官家和太子的赏识。
华兰的身份已经是一等一的贵重,长柏又娶海家的姑娘,再联姻个郑家,未免太过张扬。
树大招风,一旦引起官家的猜忌。
别说长柏将来入内阁,就是在朝中谋个闲职安稳度日都难。
长柏自打四岁启蒙后,就日夜用功,寒来暑往,哪怕病了都不肯歇息一日。
只为有朝一日实现入阁拜相的志向。
为如兰婚事而断送长柏前程,属实得不偿失。
明白其中利害后,王若弗很自觉的和郑家保持起距离。
「罢了,慢慢物色吧,这事儿越急越容易出乱子。」
「若她能有六丫头一半稳重,我也不至于如此发愁。」
华兰眉梢微挑,打趣道:「谁让母亲当初舍不得把她送到祖母教养。」
「快别提这茬了,我那时就想着老太太规矩太严。」
「如儿过去后不知要挨多少训斥,受多少委屈。」
海朝云温婉一笑,踌躇片刻后,她低声开口:「母亲,前几日墨兰借着来看全哥儿的由头,想托我去祖母跟前说情,为她引见贺老太太。」
听到墨兰两个字,如兰眼前一亮。
当即转过身来,不忿道,「就她?还想见贺老太太,还非得求到咱家头上。」
「爹爹都说过,咱家以后只当没她这个女儿。」
王若弗斜睨了她一眼,「怪不得那日墨兰特意将你从我身边支开,原是为了这桩事。」
「母亲她可知情?」
海朝云轻轻摇头,「还未曾禀告祖母。」
王若弗冷哼一声,「这等烦心事,还是别让母亲知道的好。」
「儿媳明白。」
贺老太太自打来京城定居,不少后宅妇人借着吃茶拜见等各种由头,请她为自己诊脉。
为了孙子贺弘文的前程,凡官眷命妇,贺老太太来者不拒。
墨兰自打小产后,一直未能有身孕。
眼看春珂整日抱着孩子在自己面前晃悠,难免有些心急。
可她和贺老太太素来没有交集,这种事情也不好大张旗鼓,更不能让梁家的人知道。
唯有请盛老太太出面引见,才能保证自己不遭人闲言碎语。
海朝云清楚老太太不愿再见墨兰,这件事情即便告诉她,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可总得让王若弗知道,万一将来墨兰求到盛紘面前,自己也有个说头。
——
六月初,在户部与兵部的官员奋力筹办下,西北大军的粮饷已悉数备齐。
自打神机营建立后,火器监的匠人们日夜赶工,未曾有片刻停歇。
馀思贤更在西北大力推行屯田之制,招募士兵与归顺大周的吐蕃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同时向西北各族百姓徵收粮食为赋税。
今日,东宫,明德殿内。
顾廷烨丶郑骁丶裴虎等几名赵晗一手提拔的武将皆在此处,汇报这几日军中的进展。
「西夏境内如今急缺粮草,以往这会儿早就发兵犯边索要粮饷了。」
「这次倒没了动静,可见他们已经怕了。」裴虎挺直腰杆,笑呵呵的开口。
河湟之地,近半在大周手中。
馀思贤故意扶持瞎毡长子木征与董毡为敌,磨毡角的儿子瞎撒欺丁也没闲着。
吐蕃如今四分五裂,西夏即便有心结盟,这会儿也无处下手。
一身劲装,相貌周正的郑骁扭头看向他。
「裴大人莫要轻敌,西夏若举国之力反抗,至少能集结三十万大军。」
「若我估算的不错,精锐可占三成。」
西夏全民皆兵,男子凡到束发之年必须入伍操练,学会骑马射箭布阵等技能。
赵晗神色从容,开口道:「西夏此次虽已是囊中之物,可骄兵必败,古训昭然。」
「殿下说的是。」裴虎拱手应声。
「漕帮那边如何了?」赵晗扭头看向石头。
石头一直跟在顾廷烨后头,加之办事利索,武艺不凡,已然在神机营占据一席之地。
他躬身道:「殿下放心!」
「属下的兄长石铿和嫂嫂车三娘早已布置妥当,必能保证漕运畅通。」
顾廷烨跟在后头,笑眯眯的开口:「这次石帮主亲自押运送粮,莫说是江南水路,即便是改走陆路,沿途的山贼匪类也不敢不卖他几分颜面。」
漕帮势力雄厚,人员众多,且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这些年漕帮不仅控制着运河码头的秩序,甚至能左右地方事务。
不少官员为顺利完成漕运任务,有时也不得不与他们合作,彼此之间,早就心照不宣。
「那就好,待事成后,孤必有重赏。」赵晗微微凝眸。
石铿虽草莽出身,可他并不只会打打杀杀,反而处事稳重,更懂审时度势。
车三娘亦是如此,这些年将漕帮的内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若能用好漕帮,将来必定能成为监察官员,整顿江南官场的一柄利器。
待众人拱手离开后,顾廷烨留在殿内,脸上挂着一抹蔫坏的笑意。
「殿下。」
「我那四叔五叔不知走动了什麽关系,竟把顾廷炳和顾廷炀给塞进这次西征大军中。」
「是嘛。」赵晗幽幽看向他。
这两人若打着宁远侯的幌子,再多塞些银钱,的确有不少官员会卖个面子。
「不过都是在后头干杂事的芝麻小官,无足轻重,臣已经遣人盯着他们。」
「一旦犯错,待凯旋归来之日,就该轮到四房五房的人哭爹喊娘了。」
听到此话,赵晗顿时就明白他的打算,「记得谨慎些,别被人给看出来了。」
顾廷烨点头如捣蒜,「殿下放心!」
他原本打算现在就寻个由头,将顾廷炳和顾廷炀这两个酒囊饭袋逐出军中。
可这几日细细想了一番,将来自己袭爵后,如果就这麽把他们给赶出顾家。
说不定御史台那些个官员要参他一个置本家亲眷于不顾的罪名。
何况往日自己在顾家受的委屈,外人知晓的并不多,四房五房的人也是表面道貌岸然。
后宅的那些腌臢事,已经不适合再抖搂出来了。
唯有实打实抓住他们的错处,才能顺理成章的整肃顾家。
他很了解顾廷炳和顾廷炀的性子,本就糊涂蠢笨,在家中一直养尊处优,贪财好色。
又经不住半点挑唆,稍微使些计谋,便可让他们现出原形,一步步犯下错事。
届时,说不定自己还能落个大义灭亲的名声!
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待到入夜,明月高悬,繁星璀璨。
西侧一处寝殿内,嫣然依偎在赵晗的怀中。
此刻的她只着一层轻薄的纱裙,姣好的身段若隐若现,脸上粉黛未施,如出水芙蓉般清丽动人。
片刻后,她突然想起什麽似的,起身取来一个包裹。
「殿下此去西北,一应用度娘娘皆已准备周全。」
「可臣妾也想着为殿下做些什麽,这两件衣物由丝绸制成。」
「臣妾还添了些羊绒和丝绵作内衬,可抵御西北的严寒。」
赵晗接过看了一眼,只见针脚细密匀称,瞧着也尤为合身,可见她必定费了不少心思。
「难怪往日城内不少人都赞叹余家的大姑娘绣品一绝,果然名不虚传啊!」
嫣然抿了抿唇,眼下藏着一抹欢喜,「殿下谬赞,这点微末手艺根本算不得什麽。」
「听闻广云台和依云楼的姑娘也时常设宴向你请教?」
嫣然点头道:「是啊,她们都是些可怜之人。」
「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自甘堕落,在风月场中靠着出卖姿色为生。」
「教她们些绣活,将来或许还能有个退路。」
听到这番话,赵晗伸手揽着她纤细的腰肢,心中不免有些动容。
——
转眼已至六月中旬。
赵祯以太牢之礼,备牛丶羊丶豕三牲,亲自祭告天地,祈求大军得以凯旋。
翌日,不仅城内的百姓和朝中官员前来相送王师前往西北。
赵祯更是立于城楼之上,神色庄重的看向赵晗以及一众将士们。
此战若能收复西夏,不仅平定西北边患,使得汴京百姓免受战火之苦。
更能为大周开疆拓土。
自己将来在史册上,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咳咳咳——」赵祯轻咳两声,下意识按住胸口,脸色有些不大好。
张茂则见状,刚想递来帕子,却见赵祯眼帘微沉,不着痕迹的向他摆摆手。
强压下不适后,继续挺直脊背,神色肃穆庄重。
此等关口,不可有任何动摇军心的事情出现。
「爹爹,你一定要保重身体,芬儿和母亲在家中等你回来。」
一侧,张桂芬柳眉微蹙,满眼不舍的看着张辅,紧接着,她又将目光放在张徉身上。
「四哥哥,你一定要保护好爹爹,否则回来后,我绝不饶你!」
此次出征,张辅特意带上张徉前往西北历练。
不求他能立下什麽军功,能开拓见识,体验民生疾苦便可。
「知道啦,五妹妹,你不去和太子殿下打声招呼吗?」张徉盯着张桂芬,贼贼一笑。
张桂芬俏脸一红,「你说什麽呢!」
「这里这麽多人,被瞧见指不定要生出什麽闲言碎语来。」
张徉耸了耸肩。
「不去便罢,只是此去西北,至少也得一年半载才能回来,别怪为兄没提醒过你。」
张辅看着他兄妹二人忍不住摇头一笑,在他看来,这会儿去道个别也无伤大雅。
总之这桩婚事是官家亲自定下的,金口玉言,绝不会更改。
张桂芬踌躇片刻,迈步来到赵晗身前,盈盈一拜道:「臣女张桂芬,祝愿殿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归来。」
马背上,赵晗面带笑意,温声回应着,「多谢张姑娘,保重。」
「嗯!」张桂芬点点头,灿然一笑。
盛紘和盛长柏父子二人立在官员的队列中。
这段时日,盛紘忙的昏天黑地,不敢有一丝懈怠,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
待吉时将近,沉重的号角声响起。
赵晗抬眸看向城门上方,郑重一礼后,大军向着西北方向开拔。
盛家后院,厢房内。
明兰站在窗前,往城门的方向呆呆看去,心中泛起一抹难以言喻的感觉。
「姑娘,老太太遣人送来的樱桃煎你怎麽连动都没动?」小桃不知所以,憨憨问道。
丹橘眸光轻动,打老太太送来她明兰身边伺候,一晃已经将近七年。
因此,明兰的心思,她早就能猜出个六七分来。
「看现在这时辰,大军已经出发了,姑娘还是先歇歇吧。」
明兰回头看她,白皙莹润的耳垂微微泛红。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掩饰,只得和小桃索然无味的吃起樱桃煎。
(本章完)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