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切换至繁体版]

返回

关灯 护眼:开 字号:中

第135章 卫家三郎,捷报连连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第135章卫家三郎,捷报连连
    早在大军出征前,赵祯便已下令关闭榨场,严禁青白盐与羊绒往日,因解州盐味道比不上青白盐,在官员们的层层剥削下,价格也远超过青白盐。
    一个价格低廉味道好,一个价格昂贵味道还差,选择哪种,自然不言而喻。
    官府有时为强推解盐,甚至按户摊派,强制购买。
    西夏则趁机用青白盐来笼络边境各族的人心。
    此次为安抚边境百姓,稳定民心。
    赵祯下令减免赋税,发放粮帛,运解州盐前往边境低价发卖。
    在申时其的推荐下,西北盐政由齐国公暂时领着。
    齐国公深知此次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逾越之举,一旦盐政出现问题,整个齐家都吃不了兜着走,甚至还要牵连到申家,更别提齐衡的仕途。
    齐衡刚成亲时,对申和珍颇为冷淡。
    时日一久,他逐渐发现,这位申阁老的女儿,并不是空有相貌,她聪慧明理,顾全大局。
    面对平宁郡主的刻意刁难,也处置的游刃有馀。
    渐渐地,倒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毕竟从始至终,齐衡喜欢的都是聪慧的女子。
    申阁老对齐衡也颇为器重,得空还亲自指点他的文章。
    半月后,王师已抵达西北,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厅内。
    赵晗端坐于案前,张辅丶顾廷烨丶馀思贤丶郑骁等人皆在此处。
    西北边军从吐蕃手中,收复河丶洮丶岷丶岩丶叠等州后,赵祯下旨将此处命名为熙河路。
    与永兴军路丶廊延路丶环庆路丶泾原路丶秦凤路共称为西北六路。
    「短短不过一年光景,熙河路能有这般气象,余大人功不可没啊!」赵晗端起杯盏,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
    馀思贤连忙拱手:「此乃臣分内之事。」
    「说来,此番西北军中,臣倒发现两位可造之材,将来或可大用。」
    「哦?」赵晗眉梢微挑,颇有兴致的看着他。
    馀思贤见状,摆摆手,对着厅外高声道:「还不快进来拜见殿下。」
    话音刚落,两名身着甲胃,相貌硬朗的将士迈着沉稳的步伐前来。
    「末将徐平远,拜见殿下!」
    「末将卫凌,拜见殿下!」
    赵晗打量他二人片刻后,温声道:「不错,果然气度不凡,余大人目光如炬啊!」
    「说起来,这二人与殿下的岳家,倒还有几分渊源。」
    馀思贤微微一笑,见赵晗面露不解,解释道:「这位徐平远是金陵勇毅侯的后人。」
    「勇毅侯?!」张辅惊呼一声,搁下杯盏,凝眸看向徐平远。
    他年少时,最为敬仰的武将便是勇毅侯,威震四海,战功赫赫,太祖亲赐世袭罔替之尊荣,可谓大周武将第一人。
    即便现在自己身居高位,仍旧觉得远不及勇毅侯当年的风采。
    只可惜勇毅侯膝下无子,族中这些年也没出过什麽有能之人。
    门庭日渐冷落,只在金陵偏安一隅。
    徐平远神色恭谨,拱手道:「回张大人话,在下的祖父为勇毅侯嗣子。」
    张辅点点头,勇毅侯过膝嗣子一事,他那时虽还年幼,但也有所耳闻。
    「殿下,臣瞧着这小子,身上倒还有几分将门之子的气势。」
    赵晗轻笑道:「徐平远,此番你若还能立下战功。」
    「孤就带你回京,去拜见拜见你那位姑祖母。」
    听到此话,徐平远眼下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激动,抱拳沉声道:「殿下,臣虽不才,却也自幼苦读兵书,勤练武艺,只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振门,不负先祖威名!」
    「臣必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赵晗闻言,当即露出满意的目光。
    馀思贤继而又开口道:「殿下,卫凌的长姐,是盛大人家中的一位小娘。」
    「禀殿下,当年末将家父病重,急需银钱,长姐不得已才卖身进盛府为妾。」
    说话间,卫凌心头泛起一抹酸楚。
    长姐卫恕意卖身时,二姐不过八九岁岁,他更是只有五岁。
    原本父亲有秀才功名,是扬州的一名村塾先生,家中虽清贫,但吃饱肚子不成问题。
    谁知父亲突然染上重病,家中的银钱很快就捉襟见肘,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靠着卫恕意卖身银子,卫家勉强度过难关。
    卫姨母原本和卫恕意一样知书达理,温婉娴静。
    可她为帮母亲支撑门户,操持生计,不得已抛开诗书,性子也变的强悍起来。
    「七年前若非殿下及时相救,只怕长姐她早就一尸两命!」
    说罢,卫凌撩开衣袍,跪地重重一即首。
    当年他从卫姨母口中得知,卫恕意在盛家备受苛待,分娩时还遭人设计,险些一尸两命后,毅然决定入伍参军。
    他清楚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唯有参军才能建功立业,有朝一日让长姐脱离盛家。
    如果盛家不同意,他不介意放下脸面,闹到官府!
    妾室并不能通过和离来解除关系,唯有拿到家主的放良书和遣散文书,才能重获自由身。
    若妾室遭受虐待,危及生命,也可通过官府主持公道,不过这非常困难。
    娘家没点权势,根本不可能实现。
    「都是些陈年旧事了,不必再提,说起来,你还不曾见过柳哥儿吧。」
    赵晗抬手虚扶一把,心中虽有些惊讶,但面上并未表露出来。
    他知道卫恕意有个弟弟,不过属实没想到,此人会出现在西北边军中。
    而且瞧他这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卫凌回京后,只怕自己那位岳丈大人,要开始难受了。
    卫凌轻叹一声,点头道:「莫说柳哥儿,就连明儿末将也没见过几面。」
    「算算年纪,她多半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了。」
    赵晗微微笑道:「是啊,六姑娘不仅亭亭玉立,还聪慧过人,仪态出众。」
    听到此话,卫凌垂下眼眸,心中暗暗发誓,此次出征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必定要奋勇杀敌,立下军功,风风光光的前往汴京和长姐团聚。
    对于卫凌的事情,卫恕意知道的并不多,只从卫姨母口中听些只言片语。
    主要是这些年,卫凌自觉愧对长姐,一心想等自己功成名就后,堂堂正正站在长姐面前。
    约摸一灶香时辰后,馀思贤取来一副堪舆图,缓缓在案上展开。
    「殿下,此次发兵西夏,臣以为当速战速决,以免辽国前来搅局。」
    「一路可从熙州向北,经乐州,沿湟水河谷西行,夺取甘州丶凉州,西夏部署在此的右厢军,
    臣若估算的不错,约摸有五万人,分散守在各处。」
    「我军若能集中两万精锐突袭,再联合吐蕃诸部牵制其侧翼,不出两月便可拿下甘丶凉二州。
    这段时日,在馀思贤和俞龙珂的威逼利诱下,未征率部众归顺朝廷。
    赵晗已遣人告知木征,待此战得胜,便赐他赵姓,由他代替董毡领着青塘之事。
    吐蕃诸部向来分散,对大周构不成威胁,眼下的大敌,唯有西夏和辽国。
    若想治理好此处,不仅要推出个有威望之人,还得在此处设立蕃学教化部众子弟。
    赵晗紧盯着堪舆图,伸手指向横山一带道:「主力当从庆州出发,若能破横山堡寨,便可直捣兴庆府。」
    郑骏已调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在河东路大张旗鼓的演练丶修城池,以震辽国。
    辽国境内这些时日也不大太平。
    皇太叔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重元,正筹划着名夺取皇位一事。
    耶律洪基的父亲耶律宗真宗,曾在醉酒后许诺将来传位给弟弟重元,可到头来还是传给了自己儿子。
    耶律重元的儿子涅鲁古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不断怂耶律真宗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如今,这父子二人,正在静候时机。
    与此同时,西夏王都,兴庆府。
    文武百官齐聚于此,已是束发之龄的李谅祚端坐在御座上,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现下没藏氏一族尽数铲除,朝政大权已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自打周朝发兵吐蕃,朕心中就喘难安,如今倒好,都快打上门来了!」
    殿内的大臣们垂手而立,无人敢轻易接话。
    片刻后,一名文官拱手道:「陛下,此次周朝太子亲征,想来定是有万全之策。」
    「而我朝府库空虚,粮饷告急,依臣愚见,莫如先行缓兵之计,遣使臣往周朝议和。」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应声。
    「周朝禁青白盐不久,我朝粮食布匹价钱一路高涨,百姓已是怨声载道。」
    「是啊,这几年牧民们大肆养殖山羊为获取羊绒与周朝商人交易,不事耕种,草场也日益退化,若不议和,我朝危矣!」
    曾助力李谅祚铲除没藏一族,现已手握实权的武将漫。
    正拧眉竖目的看着朝中主和一派的大臣。
    「周朝来势汹汹,根本没有议和之意,倒不如与其一战!」
    「周朝大肆收购羊绒,等的就是这一天,我朝能落入今日这般境地,你等难辞其咎!」
    一名文官冷哼一声,「漫将军说的倒是义正言辞,难道你就不曾从羊绒中获利分毫?」
    「我若记得不错·.」
    话还没说完,李谅祚猛一掌拍在案上,几名大臣相视一眼后,当即闭嘴。
    「社稷危难之际,尔等不为国分忧,反倒在此互相攻计,成何体统!」
    漫深吸一口气,高声道:「陛下,臣主战!」
    李谅祚心中暗暗权衡一番后,凝眸看向漫,「二十万大军!」
    「朕命你迎击周军,不得有误!」
    「臣遵命!」
    待众臣退去,此处唯有李谅祚与漫二人。
    「此战关乎国运,你务必不可轻敌,若战事不利,也切莫逞强。
    「朕会即刻修书一封送往辽国求援,无论如何,我朝绝不能亡于朕之手。」
    李谅祚神色凝重,还有带有几分无奈。
    自己周岁登基,宛如傀一般,这些年步步为营,好不容易对付完没藏讹庞,刚掌握实权,周朝就举兵压境。
    接着,他又下令御围内六班直轮班宿卫,提高警惕,加强宫禁。
    御围内六班直总数五千人,与曾经的铁军并称于世。
    当年李元昊为巩固统治,震镊诸族,下令各族送亲贵且擅长骑射的子弟入京,以示效忠。
    名为侍从,实为质子,因此御围内六班直原名为质子军。
    不过这只军队在连年征战中,屡建奇功,逐渐得到李元昊的信赖,一直保留至今,军中人员,
    仍旧是各贵族子弟。
    半月后,张辅丶馀思贤丶郑骁丶徐平远等人率两千神机营及三万精锐从熙州出发,
    赵晗丶顾廷烨丶裴虎丶卫凌率晓骑营丶三千神机营丶五万精锐前往庆州。
    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
    赵晗负手而立,神色从容,静静等待着捷报传回。
    神机营一经亮世,必打西夏一个措手不及,顺带也可震辽国,
    三月后,张辅顺利拿下甘州丶凉州两城西夏大将漫葬身于神机营虎尊炮之下,一时间军威大振。
    顾廷烨每隔几日,便遣人传回捷报,卫凌心系长姐,更是勇不可当,连斩西夏数员大将。
    与此同时,汴京,福宁殿内。
    赵祯手持捷报,目光如炬,激动的心口不断起伏着。
    登基将近四十年来,他在西夏手中吃过太多吃败仗。
    好水川之战,万馀精锐全军覆没,更是可称之为耻辱,战报传回那日,他在垂拱殿内一夜不曾合眼,现在想想,仍旧觉得痛心。
    「好!打的好!」
    「待他们凯旋归来,朕必亲自出迎,全部重重有赏!」
    「咳咳咳一—」
    曹皇后柳眉紧,捧着一盏参汤,轻声道:「太医再三叮瞩,官家不可太过激动。」
    「西北战事告捷固然是好事,可官家也要爱惜着自己的身子。」
    赵祯接过参汤,释然一笑。
    「朕的身子如何,自己清楚的很,难得有这样的喜事,且让朕再高兴高兴。」
    曹皇后闻言,只得轻轻点头,绕步来到赵祯身后,小心翼翼的为他顺气。
    「来人!」
    赵祯话音刚落,一名内侍躬身入殿。
    「把太孙和郡主请过来,朕今日要与孩子们一道用午膳!」
    姐儿的封号已由赵祯亲自定下,为昭阳二字。
    盛幼如今领着兵部右侍郎一职,对西北战事自是了如指掌。
    他从捷报中看到徐平远的名字时,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打算等会回府便将这等好消息告诉盛老太太,让她老人家跟着高兴高兴。
    不过当卫凌二字出现在他眼前时,盛幼眉头微微一拧。
    他知道卫家三郎名为卫凌,前些年参军去了,可他现下还不敢确定,此人就是卫怒意的三弟。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