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切换至繁体版]

返回

关灯 护眼:开 字号:中

第七十三章 宋廷各方斗争忙(上)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曾觌离开近十日后,陆游终于搞明白了完颜亮的战略意图。
    根据各方拼凑出来的情报,完颜亮一开始的军事目标根本就不是宋军。
    因为他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不可能知道史浩进了谗言,而赵会直接下令关西宋军全部撤退。
    既然如此,为何完颜亮会在腊月集结大量兵马,以至于在宋军异动后,就立即能出兵厮杀呢?
    现在全都搞明白了。
    完颜亮一开始想要对付的,乃是西夏!
    在陆游击溃金军的当日,完颜亮率领金军主力,对身在延安府的西夏军主力发动了突袭。
    战况堪称一边倒。
    由于此时任得敬与被他裹挟的西夏国主都已经回到西夏国内,因此在此地统帅大军的乃是任得敬的弟弟任得聪。
    这其实并没有大将之材,只不过因为乃是任氏出身,靠裙带关系上位。
    这种人在面对完颜亮亲率大军突袭之时,又如何能做出力挽狂澜的事情呢?
    西夏猬集在延安府的三万主力大军溃散,任得聪的脑袋也被悍将完颜王祥亲自剁了。
    随后金军兵分两路。
    一路由完颜亮亲率,跨过横山,打穿西夏左厢神勇军司,横扫银、夏、石、宥四州。顺便隔着黄河将完颜毂英吓得够呛。
    另一路乃是单合喜率的两万金国正军主力,他们沿着黄河一路狂飙猛进,打穿了静塞军司,在正月初七这一日,正式抵达了兴庆府之下。
    直到这个时候,西夏的贵人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怎么西夏还没从占据延安府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就已经要遭遇灭国之危了?
    不过单合喜也没有给任得敬等人寻找答案的机会。
    围城第二日,金军连井阑云梯鹅车等攻城器械都不造,直接用炸药炸开了城门,将任得敬堵在了偌大的楚王府中烧成了焦炭,顺势擒拿了西夏皇帝李仁孝,至于宗室贵人则更是无数。
    到了这一步,虽然西夏还有诸如瓜州、肃州、沙州、甘州,乃至于河套地区的广袤土地没有被金军占据,但在最为富庶的兴灵银夏之地被占领,宗室大多被俘的情况下,西夏已经事实上亡国。
    金军士气大振。
    先是击败并且斩杀了宿敌吴?,如今又在不到半月之内覆灭西夏,这就算在史书上也得重重落上一笔,堪称不大不小的军事奇迹了。
    这也必然是大金复兴的开端。
    正月十五,当完颜亮亲自抵达兴庆府,在一众党项贵族的簇拥下,再次举行登基祭天仪式时,陆游终于通过军情判断出来金军正在对西夏用兵,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有了巨大进展进展。
    陆游这时心中大恨,如果他手中能有两万兵马,他就有把握打出去。
    莫说直接拿下陈仓,就算是攻入长安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他只有五千正经兵马,还有万余没有休整完毕的溃军,真的有心无力。
    因此,陆游只能将军情写成文书,一份发往中枢,一份发到南阳虞相公处。
    如果虞允文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这番消息,肯定就会搞明白一个他疑惑许久的问题。
    为什么仆散揆要主动攻击南阳?
    现在看来,这必然是为了吸引宋军注意力,以配合完颜亮进攻西夏的行动。
    但是虞允文注定无法在南阳收到这封军情,并立即做出应对了。
    隆兴四年正月二十,临安城中。
    曾觌下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掏自己裆部。
    毫无意外地掏出了一巴掌血。
    仅仅二十多日,曾觌从大散关一路跑到了临安,也算是拼了。
    在这一路上,即便有些地方可以坐船,但是绝大多数的路程还是得骑马赶路。
    曾觌的马术原本只能算是一般般,在第三日时大腿内侧就被磨出了血泡,第四日血泡破裂之后,两条大腿都变得血糊淋拉,与衣服粘在一起,稍稍一动就是锥心之痛。
    然而在九族升天的威胁之下,曾觌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一路上连停都不敢停,吃喝拉撒都在马上进行,甚至连睡觉时都绑在马上不停赶路,终于亲自将关西军情送了回来。
    守卫皇宫的御前班直费了好大力气才认出这位知?门事,又见对方举着八百里加急的小旗,也不顾军情应该先报西府枢密院的规矩,立即将其迎入了垂拱殿中。
    垂拱殿之中,刚刚赶回来的左相虞允文与右相史浩之间的唇枪舌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得知赵?有意从陕西撤军后,虞允文就让已经蓄势待发的襄樊宋军集体大刹车,随后亲自从南阳赶到临安,试图拦住赵?,并且再次坚定赵?北伐的决心。
    史浩也知道到了关键时刻,彻底将政治倾向暴露出来,来到垂拱殿中,以地方经济为由,开始讲事实摆道理。
    “虞相公,金贼该不该打不用你来告诉我!”
    史浩须发皆张,端是一副宰相气度:“你天天说什么北伐北伐,却不知道你在前线打得痛快,军饷粮草却都是大宋百姓来负担,如今大宋已经疲敝至极,你可知道?”
    相比于史浩来说,风尘仆仆的虞允文看起来就不是那么体面了。
    但他一开始也只是抬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定定看着史浩,没有任何言语。
    史浩被看得有些发毛,却还是挺着腰杆大声说道:“还有巴蜀,吴太尉在关西打了四年,打得巴蜀穷困不堪,你派过去的陆使相竟然以斩杀蜀中大族的做法来收找资财,方才能供给前线粮。
    如果再打下去,使相是不是就要掀起大狱了?!好好的天府之国,是不是非得被你们折腾成人间炼狱方才罢休?!”
    “以如此多百姓疾苦,来铸就你虞相公功业,你于心何忍?!”
    虞允文只是冷冷看着史浩,直到对方只是喘粗气后方才沉声询问:“史相公,你说完了没有?”
    史浩同样冷冷回望。
    虞允文叹了口气,抬头看向有些六神无主的赵?:“官家难道就是被这番言语所说服的吗?”
    赵?扶住了额头,只觉得一时间心乱如麻,脑中翻滚着各种念头,耳中也逐渐变得轰鸣起来,似乎没有听到虞允文的问话。
    而虞允文也似乎没有指望赵?回答,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史浩。
    史浩作为宰相,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是一人一家,单枪匹马,肯定是代表着许多人的利益,也肯定有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为他摇旗呐喊。
    虞允文需要在御前打倒的并不是区区右相,而是一股政治势力。
    这支政治势力大约是由少量主和派与大量主守派组成。
    而主守派也并不是试图养精蓄锐,再行北伐,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没有在北伐中获得利益的江南士族。
    这些人甚至有可能在数月之前还是虞允文的党羽,是坚定的主战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虞允文难道能拿北伐成果先去将那些世家豪族喂饱吗?
    因此,此番御前论战,虞允文必然是要将主守派的头目史浩斗倒,方才能彻底压服朝堂上的杂音,以达到北伐的目的。
    “史相公既然无话可说了,那我倒是有两句话来问。”
    “你说不应该趁势北伐,难道要与金贼议和吗?”
    史浩再主守,也不至于在金国这种境况下还要议和,他立即摇头:“非是如此,而是要养精蓄锐,静待天时。”
    虞允文步步紧逼:“若是天时不来呢?”
    史浩沉默片刻:“北方一片乱战,总会有各方精疲力竭之时,到时候我军再趁势北伐,岂不是手到擒来?”
    虞允文挑眉说道:“这就是你所说的天时?我且问你,若是北方有一人能势如破竹,统一北地,该如何是好?”
    史浩冷笑一声,终于问出了那个关键问题:“你说的那人,是不是谁?!“
    虞允文瞪着眼睛:“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完颜雍、完颜亮、刘淮三家无论何人得势,于我大宋来说,有何区别?
    不都是得北伐到底?不都是得奉天逆吗?到时候咱们倒是养精蓄锐了,可对面乃是百战精兵!”
    史浩没想到虞允文会说的这般直白,一时间微微发愣。
    虞允文抓住这个机会继续进攻:“养精蓄锐,哼!到时候我军都在富贵窝里呆惯了,又如何能与百战精兵相对?!”
    “澶渊之盟时寇准寇相公就是这么想的,后来大宋击败大辽,收复燕云了吗?”
    “绍兴和议时,秦桧也是这般说的,后来大宋是北伐了,还是等着金贼打上门了?”
    “我朝已经有两次前车之鉴,而你史相公却依旧如此颟顸,当真是岂有此理!”
    史浩心中咯噔了一下。
    刚刚不是还在说战争对于后方的危害吗?话题怎么突然就被转移到了是否应该北伐上来了?
    当然得继续北伐,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北方大乱,机会难得,更是因为金国在过去几十年内不断抽主和派的耳光所造成的。
    哪怕史浩此时也只是站在主守的立场,来缓缓图之。
    在这个话题上辩论,虞允文能把史浩当场锤死。
    史浩刚想要整理思路,重振旗鼓,就见曾觌嚎啕大哭着从垂拱殿之外冲了进来。
    “官家!关西撤军时遭了金贼追击,大军死伤无数,吴太尉殉国!”
    虞允文只觉得天旋地转,伸手想要扶住什么,却猛然意识到,自己现在身处大殿之中,周围空荡,根本无从借力。
    伸出去的手隐藏在大袖之中,缓缓顿住并且握成了一个拳头,用力攥紧。
    虞允文强行站稳住了身体,随后立即对曾觌呵斥出声:“住嘴!”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